早在春秋时期,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,考察民情,广收门徒、因材施教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教子的一首诗中就提出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一直强调”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是成“。要解放孩子的头脑、双手、脚、空间、时间,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,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”等实践教育名言。可见,徐霞客是行知、鉴真和尚是行知、李时贞时行知、李白是行知,中国有太多的大家的成就在于行知。
而反思当前中国的教育,我们过多关注间接知识的学习,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体验。营地教育是实践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种形式,能够通过创造性、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,使学生达到生理、心理、社交能力及心灵的全面成长。营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体验、激发,它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、有效的补充。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,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倾听、理解与交流,也能学会妥协、选择、控制、展示与合作。
一个好的营地,可以让孩子通过体验式学习,将体验的过程逐渐内化,变成一种可转移的能力,这种能力可以用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。我们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有自己的校外实践基地,这些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就具备创办营地的条件。在这些综合实践基地,一方面建设有学生集体的宿舍、食堂等公共食宿条件,另一方面学生除了室内场馆类探究课程,更多是体验式营地课程,如生存拓展、军事拓展、农业劳动、社会参现与考察、素质拓展等实践课程,这些课程正是营地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些营地课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自身、了解社会的创新式学习环境。营地教育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,通过不同营地课程引领青少年实践、培养、发展、提高核心能力;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多样的文化元素,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、拓宽知识的边界……。让青少年“有目的地玩”和“深度探索自己”,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、培养独立品格和领导力、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。
营地教育起源于英国,经过200余年的发展,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,已经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青年人。营地教育在部分国家已被正式纳入常规教育体系。据统计,美国约有1.5万个营地,其中每年有逾1000万美国青少年参加营地活动,美国营地协会(ACA)拥有2700家营地会员,每年影响到超过690万的营员,加拿大营地协会拥有9省的700家营地会员;在俄罗斯,青少年营地是政府每年耗巨款支持的项目;澳大利亚有超过400家营地,政府规定学校每年必须组织学生参加一周的营地活动。在西方,营地教育有着很专业的课程体系,他们的营地往往具有湖泊、森林和木屋,有几十种各式各样的项目。一到假期,学生们就会去营地参加活动,锻炼领导力、沟通能力、抗挫折能力、独立性等等。他们的很多项目会故意让孩子产生挫败感,达到教育的意义。”
除在综合实践基地,从主题来看,目前国内的社会性营地教育产品大致分为户外探险、自然探索、体育运动、艺术体验、科学技术、历史文化、军事主题等。不管是心智提升类还是技能提升类,营地教育有几个元素是很必要的:一是能够提供不太相同于平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,学生能够收获原来没有的成长;二是一定要有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,小伙伴们要一起吃,一起住,一起解决困难。在集体生活中暴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;三是要有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体验式营地课程,这些课程能触动学生内心,引起共鸣,由行为表现到自身的内化。